再鑄一座“向貧困告別”的沂蒙豐碑
——“十三五”臨沂脱貧攻堅工作綜述
這是又一場沂蒙人民戰爭的偉大勝利—“十三五”期間,臨沂貧困人口累計減少45.1萬人,貧困發生率到2018年底基本“歸零”。
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臨沂時殷切囑託:“要緊緊拉住老區人民的手,決不讓他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。”臨沂的脱貧攻堅戰能否打贏打好,貧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貧,總書記的囑託能否切實實現?
帶着對沂蒙人民的深厚感情,帶着老區全面脱貧的歷史責任,臨沂市高舉沂蒙精神的偉大旗幟,黨羣一心,盡鋭出戰,在八百里蒙山沂水間打響了脱貧攻堅新時期“孟良崮戰役”。
冬日的沂蒙,寒冷與冰雪也無法抵擋蓬勃的生機。
向南,蘭陵縣代村,“百年大黨 風華正茂”的主題展館正在代村國家農業公園內緊張布展,村裏的男女老少都在市場、企業及各扶貧項目上忙碌。
向北,蒙陰縣野店鎮,曾經的貧困户、現在的“全國勞動模範”牛慶花正在做直播,將沂蒙山的優質果品賣給大江南北,帶着鄉親們一起脱貧致富。
飽受貧困之苦的沂蒙人,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規模推進脱貧攻堅,先後實施“百千萬”沂蒙老區脱貧攻堅行動和“雙16”推進計劃,連續四輪選派8275名機關幹部到貧困村、集體經濟薄弱村擔任第一書記,5.7萬名幫扶幹部開展結對幫扶,在全市掀起了全黨動員、全民參與脱貧攻堅的熱潮,確保全市貧困人口一個不落地全部脱貧。
為切實改善收入結構,提高自主脱貧能力,臨沂把實施產業扶貧作為關鍵舉措,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投入,推進涉農資金整合,累計落實扶貧資金56.9億元,發放小額信貸82.8億元,形成了“鎮鎮有產業、村村有項目、户户有門路”的良好局面。
這是臨沂的脱貧成績單:
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——
2016年以來,全市1275個貧困村全部摘帽,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45.1萬人,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4.85%到2018年底基本“歸零”。
貧困人口收入大幅增加——
根據最新數據統計,2016年以來,全市先後建設產業項目3231個、扶貧車間276個,帶動貧困羣眾48.9萬人次增收;全市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2566元提高到2020年的7481元。
扶貧創新模式得到肯定——
2018年10月,臨沂市扶貧辦榮獲全國脱貧攻堅獎——組織創新獎;2019年5月,臨沂市“通過完善五項管理模式,提升扶貧資金資產管理水平”入選世界銀行、聯合國糧農組織等7家單位聯合評定的首屆“全球減貧案例”。
在更廣更深的領域,針對貧困人口70%以上是老弱病殘羣體的現狀,臨沂將脱貧攻堅不斷擴展深入。
構建“學有所教”教育保障線,通過減免費用、專項助學等方式資助貧困學生8.9萬人次,阻斷貧困“代際傳遞”。
構建“病有所醫”醫療保障線,在全省率先探索“扶貧特惠保險”,為貧困羣眾醫療服務綜合報銷比例達90%左右,累計報銷3.42億元,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貧返貧。
構建“居有所安”住房保障線,累計完成貧困户危房改造4.2萬户,完成1675户、3884名貧困羣眾易地搬遷任務。
構建“需有所供”飲水保障線,開展“農村飲水安全兩年攻堅行動”,累計完成1273個貧困村的飲水安全提升工程建設任務,貧困羣眾飲水安全保障率達到100%。
構建“弱有所扶”護理保障線,保障失能貧困羣眾衣食無憂;構建“老有所養”養老保障線,孝老體系惠及全市70歲以上農村貧困老人……
市委、市政府不斷完善兜底保障的“政策包”,讓貧困羣眾飲水難、上學難、看病難等老大難問題得以普遍解決,義務教育、基本醫療、住房安全有了保障。
這些脱貧成績的取得,來源於社會各界參與脱貧攻堅的強大合力。“十三五”時期,臨沂逐步構建起了專項扶貧、行業扶貧、社會扶貧“三位一體”的大扶貧格局。
愛心企業加入扶貧行列,不僅擴大幫扶資金規模,更拓展消費扶貧領域。臨沂1000家愛心企業結對幫扶2672個經濟薄弱村或省定貧困村,累計幫扶資金8671萬元,惠及貧困人口26萬餘人;1000餘家企業、商户參與消費扶貧工作,建設電商扶貧示範基地50個,村級電商服務站點2034個,其中268個省扶貧工作重點村實現了電商服務全覆蓋。
電子商務解決農村“賣貨難”問題。臨沂利用山東沂蒙優質農產品交易中心平台,組織1162家合作社“抱團”走市場,做大做強電子商務線上線下交易和連鎖配送業務,累計實現交易額26.8億元,年均增長20%。
脱貧摘帽不是終點,而是新生活、新奮鬥的起點。在脱貧攻堅之後,臨沂又強力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與之有機融合,吹響了新一輪高質量發展衝鋒號。
臨報融媒記者 王珊珊 武光玉 趙澤軍
來源:琅琊集運液體網 編輯:吳璇